收藏本页 | 设为主页 | 随便看看 | 手机版
产品分类
站内搜索
 
友情链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挖掘信息能源 大数据再造产业链
新闻中心
挖掘信息能源 大数据再造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5-08-08        浏览次数:42        返回列表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会上,有学者引用狄更斯名著《双城记》的开场白来形容互联网+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巧合的是,《双城记》的创作正值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那个雾霾袭城的年代。

  而在专家们看来,在这个互联网几乎无所不能的时代,无论传统产业还是新兴产业,只要快速跟上时代变革的节奏,主动拥抱互联网,就不会轻易被时代浪潮淘汰。

  “互联网+”是信息能源

  “互联网+”被政府层面提出后,行业内外的解读不绝于耳,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项目也随之大热。专家们认为,越是这种时候,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互联网+”到底是什么?在本次峰会上,与会专家给出了他们的解读。

  “我国尚处在互联网起步阶段,谁都不知道互联网会把我们推到什么地方,但必须认识到,互联网是前景和方向。”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认为,互联网巨大推动力的表现之一就是利用新技术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

  不可回避,一段时间以来,业内对“互联网+”的理解存在分歧,简单来说,有马化腾的“互联网+”和马云的“互联网+”两种观点,前者强调让一切互联,后者强调挖掘数据的价值,推动IT技术向数据技术转型。

  “两种观点概括为一点:‘互联网+’就是信息能源。”很多专家如此认为。

  “要把‘互联网+’当作信息能源看待,加到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地方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化学变化。”省商务厅电子商务和信息化处处长陈永祥说。

  专家普遍认为,我国在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提出“互联网+”正逢其时。

  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说:“用互联网解决其他技术手段不能解决的问题,这是‘互联网+’的本质诉求。”

  他认为,多年来,互联网在我国广泛应用于民生方面,当下,与实体经济相融合的时机已经成熟。

  专家们认为,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就意味着从乔布斯建立的消费互联网过渡到产业互联网,从个人应用发展到产业应用。

  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吕廷杰认为,从经济学角度来看,要让互联网创造价值,互联网就必须成为社会生产力三大生产要素中的一种,即劳动工具。

  他认为,所谓的“互联网+”就是互联网的3.0时代,“1.0是桌面互联网;2.0是移动互联网;3.0就是让互联网广泛拥抱实体经济,渗透到实体经济的方方面面,成为社会生产力。”

  以全球视野来看,我国此番从政府层面推动互联网广泛拥抱实体经济是大势所趋,对此,长期在海外工作的美国智慧医疗专家彭少毅有切身体会。

  “上星期我打电话给国内几个猎头公司找IT人才,他们说,会开发的人都去开公司了。这跟上世纪90年代我在硅谷的感受很相似。当时,请工程师要去印度,请来一到岸还要给他4万美金和场地。”彭少毅说,近年来,中国IT产发生革命性变化,中国科技领域的革新正在进行。

  很多专家提到,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用互联网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

  “《中国制造2025》提出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切入点是智能制造,就是让制造业充分使用信息能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主任卢山认为,《中国制造2025》就是“互联网+制造业”的蓝图。

  有人提出,美国前不久抛出的制造业回流计划就是基于机器人产业的成熟,中国制造业必须加快实现智能化才能后来居上。

  尽快实现大数据的资产化

  “几年前,微软帮助越南农民开发了一套移动互联网技术来管理甘蔗的生产,哪些是新鲜的甘蔗,哪些变成糖,都有了一个合理的安排。世界银行去调查的时候,当地农民流着眼泪来说科技是怎么帮助他们提升了甘蔗的产量,改善了他们的生活。”